12月14日,水利部发布《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展和成效有关情况》。水利部副部长刘伟平介绍,水利部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担负起全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政治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水利发展,及时提出水利行业落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19项具体措施,将工作任务精准到项目,实施周会商、月调度,重点任务和重要节点专题部署推进,加快项目前期工作,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工程质量控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举全系统、全行业之力,迎难而上,上下联动,以超常规工作力度推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今年9月底,提前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基础上,继续毫不放松地抓好水利建设,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为促进经济回稳向好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完成水利建设投资首次迈上1万亿元台阶。截至11月底,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008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33%。水利建设完成投资突破1万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建设完成投资最多的一年。有10个省份完成投资超过500亿元,特别是广东完成投资740亿元、云南完成投资652亿元。稳投资、促就业的作用充分发挥,直接吸纳就业人数236万人,其中农民工192万人;同时,还有力拉动了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
二是新开工水利项目数量、投资规模为历史最多。在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草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加快项目审查审批和开工建设。截至11月底,全国累计新开工水利项目2.5万个,新增投资规模1.18万亿元,较去年全年多开工3767项、多增加投资规模6511亿元。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46项,投资规模达4372亿元,近期还将开工建设安徽引江济淮二期等重大工程。特别是开工建设了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太湖吴淞江治理等一批事关流域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这些工程都是论证多年、一直想干而没有干的重大水利工程。
三是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一批工程发挥效益。加强项目组织实施,严格质量安全管理,强化建设节点控制,保证工程建设进度。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全线贯通、黄金峡水利枢纽大坝全线浇筑至坝顶,云南滇中引水工程755公里输水隧洞完成70%以上,广东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全线贯通,安徽引江济淮工程年底前试通水试通航。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3500多座,治理中小河流1.3万公里。大力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推进永定河、安徽巢湖、福建木兰溪、吉林查干湖等重要河湖生态治理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万平方公里。新开工8项大型灌区,实施505处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今年将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370万亩。农村供水工程已完工16196处,提升了744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比年度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
四是水利投融资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适应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建构两手发力“一二三四”工作框架体系,联合金融机构出台水利中长期贷款支持政策,制定推进水利基础设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指导意见,拓宽水利长期资金筹措渠道。截至11月底,累计落实水利建设投资11465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43%。其中,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4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51.3%;金融信贷和社会资本3196亿元,较去年全年增长77%。
刘伟平表示,2023年,水利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12月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统筹水灾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化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着力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