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重庆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重庆市工业设计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正式施行。
“工业设计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产业创新力的重要内容。《条例》的制定,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重庆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的具体举措,旨在以地方法律形式,规范和推动重庆市设计产业发展。《条例》的施行,将有利于引导全社会重视工业设计、运用工业设计、发展工业设计,助力实现设计强市的战略目标。”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称重庆经信委)牵头此次立法的编撰制定,其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条例》中相关条款就工业领域外观设计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内容进行鼓励和支持,未来将对工业设计领域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重庆理工大学重庆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重庆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苏平表示。
“小切口”入手 系统化布局
工业设计是一门结合了工程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知识的交叉学科,在工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期,重庆市相继发布《重庆市加速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重庆工业设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系列文件,加快推动工业设计快速发展。“工业设计是推动工业创新的重要力量。高质量的工业设计可以为高价值专利培育和精品版权培育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产权保护可确保工业设计成果不被非法复制或盗用,从而保护设计者的合法权益,鼓励其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创新,推动设计产品的不断涌现和升级。”苏平认为,保护工业设计领域知识产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庆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工业设计作为创新型知识经济的一环,其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知识产权环境。《条例》聚焦工业设计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确保设计者的创意成果得到法律认可与保护,将有效激发工业设计领域的创新活力,促进设计成果的商业化进程,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强设计交流与合作,有力推动工业设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条例》从工业设计“小切口”入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围绕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工业设计应用与推广、设计之都建设等重点方向,针对重庆市工业设计目前所面临的政策体系协同度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设计应用层级低、国际合作薄弱、高端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主体、人才引育、活动培育、载体建设、生态打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化制度设计,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制度解决方案。
“我们深入调研行业发展情况,系统总结实践经验,对标国际国内成功做法,结合本市情况开展了从无到有的制度探索。《条例》的出台,对各地工业设计领域立法具有较强的引领性作用。”重庆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补齐短板项 树立新标杆
近年来,重庆市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重庆市相继入选国家工业设计示范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之都,形成了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市级、区县级梯度培育体系、“总部基地+区县分中心+专业中心+配套资源池”的工业设计公共服务体系、工业设计专业职称评价体系,健全了产业集聚区、产业联盟等设计生态,举办了“智博杯工业设计大赛”“重庆设计100”等活动,营造了浓厚的工业设计氛围。
如今,重庆市拥有超1500家工业设计相关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设计费用投入占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约60%,工业设计带动规上工业新产品销售额超6500亿元,约80%的“专精特新”企业开展了设计创新活动。截至目前,重庆市累计创建设计驱动型企业482家,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分别为11家、207家,工业设计创新主体三级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建成。
作为汽车、摩托车工业强市,相关产业的工业设计保护是重庆市创新主体关切的问题之一。自建立初期,重庆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重庆汽车摩托车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立足两江新区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工作职能,从知识产权创造端、保护端、服务端“三端齐驱”的角度,不断强化工业设计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
该中心主任胡定法介绍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特点时说:“汽车、摩托车的外观设计是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也是工业设计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重庆汽车、摩托车产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十分迫切。然而,部分企业尚未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这可能导致企业在面对知识产权纠纷时缺乏有效的应对机制,以致维权成本较高。”
胡定法表示,《条例》涉及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业设计创新以及政府支持等内容,针对重庆市工业设计发展中的短板弱项,从立法层面加以完善,构建起多部门参与、合力促进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本报记者 姜同天)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原标题:重庆施行工业设计地方性法规——以保护创新之力 聚“设计之都”之势)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