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月0元”、“限时特惠 首月立减**元”等内容,实际是首月不收取保费,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以首月1元为诱饵,但实际上后续保费一分不省。这种保险陷阱,消费者要小心了。
8月25日,北京银保监局印发《关于专项整治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全面叫停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京发布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包括但不限于“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赠险”“实物抽奖”“限时停售”等内容,以及存在广告标识不清晰、关闭按钮不显著、整屏诱导点击等问题的广告。
实际上,早在2020年12月,银保监会就曾点名过违规险企,指出几家保险公司利用“首月0元”“限时特惠 首月立减××元”等宣传内容误导消费者、欺骗投保人的行为。
保险营销套路花样繁多
生活中,一些消费者常常会收到以“首月1元购买**万医疗保险”为噱头的保险“福利消息”,这给众多消费者造成了困扰。
据媒体报道,一名男子在某酒店住宿时,手机没电了,当时看到桌子上有个充电器,要求扫码才能充电,扫了之后发现被“悟空保”扣款1元。当日晚上查看手机,发现自己竟然还购买了一份保险“悟空全民医保康享版”,并扣掉285.99元钱。扣钱时未经过他确认,直接从微信上自动支付。后来,酒店负责人解释说,充电器上的二维码是保险广告,这名男子误点了。酒店随即协助联系“悟空保”退款。
类似的“被投保”套路在保险市场上可谓花样繁多。此前,根据网络舆情、消费投诉等情况,北京银保监局关注到个别保险机构在通过广告引流开展互联网保险销售业务过程中,片面强调“首月1元”“1元升级”等营销用语,存在过度营销、诱导消费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北京银保监局已对相关机构依法采取监管措施,责令其全面整改,立即停止发布存在诱导性宣传问题的营销宣传广告,妥善处理投诉纠纷。
北京银保监局称,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目前市场上包含“首月1元”“1元升级”“免费送保障”“手机抽奖”等内容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广告较为普遍,相关广告标识不清晰不显著,且往往与共享单车、充电宝等消费场景紧密结合,一定程度上是在利用消费者的注意力“盲区”进行引流,同时部分消费者由于对保险产品了解不充分,未认真阅读产品条款,易引发消费投诉纠纷。
上述《通知》指出,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应当符合《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的有关规定,营销宣传内容应当由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统一制作,清晰准确,营销宣传内容应当与保险合同条款保持一致。
《通知》还要求,各保险机构统一管理北京地区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活动,制定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日常管理台账,并按季度报告监管部门。
审慎点击、理性投保
实际上,这种“首月1元”等忽悠式保险营销是在跟消费者玩数字游戏。
早在2020年12月18日,银保监会消保局就曾点名通报几家问题险企。其中,2019年1月至6月,安心财险通过轻松保经纪微信平台公众号“轻松保官方”销售“安享一生尊享版”产品时,宣传页面显示“首月0元”、“限时特惠 首月立减**元”等内容,实际是首月不收取保费,将全年应交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并未得到保费优惠;2019年4月至10月,轻松保经纪在微信平台公众号“轻松保官方”销售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年轻保·600万医疗保障”产品时,销售页面显示“首月0.1元”、“首月3元”、“会员日补贴”等内容,实际是将全年应交保费扣除首月0.1元或3元的保费后,将剩余保费均摊至后11个月,消费者同样并未得到保费优惠。
银保监会表示,这些通过“限时特惠”、“会员日补贴”等宣传,以“零首付”等方式,给投保人优惠(豁免或减少)应交保费错觉、诱导投保人购买保险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欺骗投保人。
北京银保监局表示,后续将根据保险机构报送的互联网保险营销宣传管理台账,开展常态化网络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置不当营销宣传广告,切实保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
同时,北京银保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互联网保险产品时,务必树立理性消费理念,仔细、全面了解保险产品条款,在畅享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消费便利同时,审慎点击、确认相关内容,理性投保,切实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